顯示具有 牛油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牛油果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

醬油麴

 
鹽麴 (音: 菊)、醬油麴、甘酒、酒粕‧‧‧你知道這幾種食品有什麼共通之處嗎?

他們都是發酵食品,並且由米麴為原材料製成。
米麴在維基的意思:「麴,又稱麴蘗,釀酒中稱酒母,是米、糯米、小麥、大麥、黑麥、燕麥、豆類等糧食作物,及其外皮碾磨而成的白色粉末米糠或麥麩受到麴黴菌等微生物感染,經醱酵使微生物有效繁殖而得到的產品」[1]

日本人對於發酵食品很有研究。就算是日本有名的味噌、醬油,米麴都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,去深化其味道、顏色及香氣。

三年前曾經在citysuper 參加過鹽麴大師小紺有花小姐的講座,那時才認識了以米麴製作的鹽麴。
最難忘的是,小紺小姐說到她的烹調生活因為鹽麴的出現,而再沒有用糖鹽調味。
那次見識過她的威力後,自己也就開始自製鹽麴了。

其實鹽麴營養價值也很高,有乳酸菌及不同的酵素,例如:蛋白酶,可以將結構複雜的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,令肉質變軟,而其中一種胺基酸Glutamate [3] 更是人嚐到鮮美味道的來源;
又有酵素能分解原來味道不甜的多醣,到味道甜美的單醣雙醣。
所以小紺小姐只需要用鹽麴調味,實在有原因。
只是無論在香港/日本乾米麴的價錢不菲,長期使用都需要一定的額外支出,或心力自製米麴。又或者買現成的樽裝鹽麴/醬油麴,價錢都高罷了。所以每次自製成功後,都會好好善用不浪費。

自製了幾次鹽麴後,有一次得知原來醬油麴的製法比鹽麴的快並且容易,懶惰的開始製作了醬油麴。怎料醬油麴是那麼誇張的美味及富有口感,自那時開始我就一直只使用醬油麴了。


材料:
1. 米麴 200克 (於香港Citysuper/日本當地大型超市 可以購到)


2. 醬油 250毫升(推介使用日本萬字醬油 *日文版*, 能非常感受到發酵後的轉變, 可以在759阿信屋購買到喔 )

3. 熟水 100毫升


用具:
玻璃密實瓶一個


準備:
所有自製醬類產品,用的瓶子都必先高溫消毒過,才可令醬汁保鮮期更久。
每次我都會放瓶子到沸水中滾大概10分鐘。再將瓶子倒立般放置好。
(特別是冬天) 窩子裡的水用完後別浪費,可以在稍後的釀製過程時用得上,蓋好窩子讓沸水保溫!


做法:
1. 先將米麴在袋子中揉碎並放進瓶子裡,揉到大概可以見到一顆顆米粒就可以。
    (越多的表面積與體積比例,會令稍後的發酵過程更完整。)



2. 將熟水及醬油注入瓶子,徹底將米麴攪拌入醬油中,顆顆米麴碎都要沾到醬油才算合格喔。

3. (選擇性) 將瓶子輕輕蓋好,留有少許空位,並放到有攝氏60-70度水的窩子裡,以激活米麴活動,讓米麴開始發酵,大概一小時就可以。


4. 將瓶子蓋好,並放在室溫、避免有陽光的地方,每天需要充分攪拌醬油麴一次 (*記得使用乾爽清潔的匙) ,並不時開蓋幾次換氣,好讓足夠空氣進入麴醬中幫助發酵。

5. 夏天於室溫發酵兩星期,東天則需要三星期,發酵完畢後可放入雪櫃冷藏 (攝氏4 度)冷藏,使用期為三個月。


完成品:
 

貼士:

麴醬的質感會隨著發酵而變軟滑及更流質,米麴粒也會變得熟透,醬油味道亦會明顯地變甜。

在發酵完成時,麴醬非常容易攪拌,像白粥的質感;除了味道帶甜,跟日本的刺身醬油相似外,更額外有陣陣的麥香。



醬油麴用法:
-醃肉:將肉放進保鮮袋並加入醬油麴,肉的所有位置都要充分沾到醬油麴。緊記盡量放走所有袋中的空氣,並將袋密封,理想時間為一天。若時間不許可,醃製時間隨著而縮短。
**煮食時特別用煎的方法時,要小心留意,因為醬油麴容易黏鍋。

-伴納豆、日本生雞蛋、日本娟豆腐:有吃過納豆的朋友都知道每盒納豆均附有醬油包。使用醬油麴代替,納豆味道會更鮮味! 伴雞蛋、娟豆腐原理同出一轍。

-伴牛油果:這個妹妹和我創新的食法!!!吃罷有如三文魚很鮮味的效果!詳情請看:這裡是十分有趣的吃法!

-炒菜: 加入醬油麴炒完後會特別鮮甜!

-作日常煮食調味料

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

給熱愛牛油果的朋友(下集) - 牛油果醬油麴雪糕

上集文中提及過日本Twitter 瘋轉牛油果豉油雪糕的吃法
而近來亦有雜誌介紹 形容味道有點像salted caramel 
今次榆榆和我也一起做個小實驗試試 

牛油果醬油麴雪糕
材料:
醬油麴 (由於醬油麴的味道跟牛油果更搭配 我們這一次都是用此代替豉油)
雲尼拿雪糕 (我們選用雀巢, 實驗嘛當然是用最經濟的產品先試試水溫:p)
牛油果 (墨西哥產)




食後感(3/5)
第一口感覺其實有點怪怪的...特別是因為咱們都不太喜歡牛油果甜吃
不過撇除這個壞印象 其實雲尼拿雪糕的奶香及軟滑口感跟牛油果滿搭配
但配合起來就沒有了味道層次 牛油果原來的油香盡失
大概是這個原因所以要加豉油來加強咸香的口感

三者綜合起來 其實味道真的有點像焦糖 再加少許三文魚似的
而焦糖的味道很大部分是來自雲尼拿雪糕及豉油
要強調的是牛油果原來的味道 就算加了醬油麴 還是差不多完全蓋過   

萬字醬油我們都有試過 效果還是相似 
由於豉油太鹹 三種材料的味道更加難以融合一起
建議用減鹽/蒸魚豉油來配搭更好 


榆榆和我還是繼續推介牛油果+醬油麴的吃法 給愛重口味的牛油果粉絲 :D:D:D

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給熱愛牛油果的朋友(上集) - 牛油果+醬油麴

近來日本twitter瘋傳一個牛油果的食法:
牛油果+豉油+雲尼拿雪糕 (見下集實驗)
個人覺得好趣怪 還未試
不過因為[豉油]二字 有一晚不禁和榆榆(我的可愛小妹) 一起做一個小實驗



牛油果 + 醬油麴 = 三文魚!

由豉油及米麴 (こうじ, 發音kouji) 釀造出來的醬油麴 是我近來大愛的調味料
因為這種調味料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味道一路都會有轉變
由一開始豉油咸味好足 到開始釀製的時候 咸味開始轉弱 
反而神奇的甜味會隨著時間增加 米麴本來木糠的味道亦慢慢釋放出來
醬油麴放得越久味道層次感越豐富 
在冬天大約三星期後(夏天則兩星期就可以) 
釀好的醬油麴咸香甜美 是可以直接放進口品嘗的 

而這次推介用醬油麴代替豉油來伴牛油果 正是因為醬油麴能夠提鮮
與牛油果同吃的時候 那種十分像三文魚一般 umami 超鮮的味道完全爆發出來
加上咸度降低了 令整個味道都更平均 再也不會嗆到舌頭
這樣的配搭令牛油果的油香完全發揮出來了!  十分美味!


大推介! 希望各位也喜愛牛油果的朋友 有機會也試試! :>